37年的堅守:劉俊錢與沙和樹的故事社會
????37年前,這里不通水電暖,大風起時,不分晝夜;37年前,帶著讓家鄉(xiāng)不再遭受風沙之困的初衷,他,來到了這里,不分晝夜地種樹;37年后,每到重要防火期,他還是不分晝夜,每天跋涉四五十里路,上山入林……
????在這里,37年的堅守,見證了劉俊錢的執(zhí)著與忠誠。
????37年前的治沙隊隊員,37年后的和林格爾縣林業(yè)局治沙站副站長,今年56歲的劉俊錢,一輩子都在與沙和樹打交道。劉俊錢比城市里的同齡人看上去更有歲月感,黝黑的皮膚、清晰的皺紋、粗糙的雙手、還有那指甲里的泥土,都是多年與風沙斗爭的痕跡。平時不茍言笑的他,一說起治沙種樹,嘴角就會不自覺上揚,露出掩不住的喜悅。
????“你看,那就是我的家鄉(xiāng)梁家三十四號村?!闭驹诤0?200米、處于白二爺沙壩最高位置的六號山上,順著劉俊錢手指的方向,一個小山村掩映在一片樹林后方。
????“現(xiàn)在看上去挺美的,可是37年前,我們出了村就直面沙漠了?!笨粗h處的家鄉(xiāng),劉俊錢陷入了沉思,“每到風沙天,狂風長驅(qū)直入,卷起漫漫黃沙。風沙打得臉生疼,睜不開眼、張不開嘴。大家都要備好多條圍巾,將臉、鼻、口、耳完全蒙住,只留一雙眼睛,才敢出門?!眲⒖″X的語音顯得有些低沉,“晚上風沙大,窗戶紙被吹得沙沙作響,沙土有時能把窗口堵住,早上起床時,被子上一層沙土是常有的事兒?!?/p>
????據(jù)資料顯示,未治理前的白二爺沙壩每年把200萬噸黃沙“輸送”給黃河,并且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東西擴張,周圍一萬多畝農(nóng)田被流沙吞沒,五六個村莊的村民被迫搬遷他處,形成了沙進人退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????“那時候我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‘自拍’。”劉俊錢開起了玩笑,“不是拍照,是拍頭發(fā)、拍衣裳、抖沙子!我們管這叫‘自拍’?!?/p>
????“那時候,一陣風刮過,沙丘就會把地占了、把村埋了,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沙治住,保護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”極目遠眺,看著滿目蒼翠的白二爺沙壩,劉俊錢的內(nèi)心難以平靜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已刻入生命的戰(zhàn)沙歲月,凌晨4點半起床出工時上百人齊唱的治沙隊隊歌,似乎又響徹耳畔。
????治沙
????1982年,不到20歲的劉俊錢,只身來到白二爺沙壩,加入了由時任和林格爾縣縣長、全國勞模云福祥組建的治沙專業(yè)隊,開始對白二爺沙壩進行綜合治理。
????頭頂烈日,腳踏黃沙,肩挑重擔,白二爺沙壩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劉俊錢和隊友們的足跡?!皠傔M白二爺沙壩時條件特別艱苦。”劉俊錢回憶說,當時睡覺的地方就是一間大庫房,幾十人緊緊擠在木板搭起的通鋪上,入夜后,風沙肆虐,沙子從破舊的窗戶吹進來,直接在棉被上又加了一層“沙被”。如果想翻身還得統(tǒng)一行動:一聲哨響,一個人喊口令,大家集體翻個身。
????“即使條件艱苦,也沒人喊苦,大家心里都特別激動,甩開膀子干?!被叵肫甬斈甑闹紊城榫?,劉俊錢至今都覺得難以置信,“每天種樹十幾個小時,沒一個人說累,沒一個人說苦,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,想把沙治住?!?/p>
????“六號山是白二爺沙壩東側(cè)最高的一座荒山,在六號山種樹,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。”指著記者站立的位置,劉俊錢不無感慨,“六號山離駐地二十多里,一路都是走三步退兩步的流動沙丘。一天近十幾個小時,中午吃飯、休息都在沙山上。夏天的沙山,氣溫高達四十幾攝氏度,地面溫度常在七十攝氏度以上。不要說植樹干活,光歇著也會燥熱難耐??墒俏覀冇彩琼斨胰赵谏缴戏N出了樹?!?/p>
????紅旗引路,治沙隊伍迎著曙光向沙漠腹地開進,疾行25里,才上了六號山。又是一天的激戰(zhàn),隨著鐵鍬飛舞,水平溝一道又一道把沙漠圍起來……劉俊錢又沉浸在了那段治沙回憶中?!暗搅酥形?,沙漠憑借烈日發(fā)著威,水喝光了,汗也流盡了,渾身像著了火,可隊員們都咬緊牙關(guān)堅持干。該吃中午飯了,隊員們早已饑腸轆轆??墒且淮蜷_飯盒,個個都皺起了眉頭:飯盒里的飯四邊兒都干了,當中的卻酸了,上面還有螞蟻竄,又沒有水,干飯在嘴里嚼來嚼去,就是咽不進嗓子眼兒?!?/p>
????就這樣,頂著風沙和日曬,吃的是沙拌飯、睡的是沙鋪蓋,劉俊錢和治沙隊員們一起栽下了眼前的12萬畝的“綠?!?,為白二爺沙壩,為自己家鄉(xiāng),為了更多的人構(gòu)筑起一道綠色屏障。
????經(jīng)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,8.5萬畝流動、半流動沙丘和3.5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。如今的白二爺沙壩造林種草保存面積達12萬畝。
????開荒平地、整理沙包、修路開渠、挖溝打埂……接下來的日子,劉俊錢和治沙隊員們將全部精力都投入綠化事業(yè)中。上世紀90年代后期,白二爺沙壩大面積種植工作減少,工作重點變成了補植和管護,不少人都離開了,但劉俊錢選擇了堅守,留了下來。他說,工作雖辛苦,生活也單調(diào),但自己卻早已離不開這片綠色的“家”了,“看著它們長高了,長壯實了,我才心安,我得好好守著這片林子,為后代造福?!?/p>
????守護
????從“一棵樹”到“一片?!?,樹種起來了,林子也成了“綠?!?,兒時的愿望成為現(xiàn)實,可劉俊錢與沙和樹的故事卻并沒有完結(jié),“現(xiàn)在我又有了新的任務(wù),那就是守好、護好這片林子。”
????“防火責任大如天,一把火能在瞬間毀掉我們37年的辛勞!”為了防止火情出現(xiàn),劉俊錢在防火季每天都會巡視一遍自己負責的區(qū)域。也正因此,劉俊錢對這里的每一處地點都熟之又熟。
????“這兒種的是楊樹,再往前是沙柳……”跟隨劉俊錢一路向前走去,穿過一片松林來到了六號山頂,“這是最佳瞭望點,什么地方發(fā)生什么情況一目了然,那邊是白石頭山,和六號山一樣是白二爺沙壩松樹最集中的地方,你看那邊的四號溝和四十八號溝,那里的楊樹和柳樹最多……”不善言談的劉俊錢仿佛一下子打開了“話匣子”,“種樹很講究,可不是怎么種都能活。我們先種低洼地,再種高崗坡……”
????除了寂寞,還有需要時常注意的險情。“剛種上那兩年植被脆弱,除了防火,還要防止人為破壞,牲畜啃食。”劉俊錢說,護林最大的難處是寂寞。特別是一個人巡查時,一走一天,大半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。“憋得實在難受,就對著空蕩蕩的樹林喊兩嗓子?!?/p>
????年復(fù)一年,日復(fù)一日,這在別人眼里單調(diào)的生活,在劉俊錢眼中反而干得有滋有味,“每天巡山回來做記錄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了火情就要及時報告。以前,沒車只能靠腿,一巡就是一天,趕上雨雪天更是困難,現(xiàn)在條件好多了,騎著摩托車幾個小時就能走一圈了?!眲⒖″X說,這段時間正是護林員最忙的時候,沒有半點閑。巡查林子,還要走村入戶宣傳防火。
????除防火和盜伐外,這些年,劉俊錢還一直與森林里的另一種潛在威脅戰(zhàn)斗——病蟲害防治。劉俊錢將它稱之為“不冒煙的森林火災(zāi)”。
????“你看,像這樣的洞就有可能是中華鼠的洞,這種老鼠專吃松樹根。”指著腳下的一個洞口,劉俊錢邊觀察邊說,有一段時間林子里的中華鼠比較多,急壞了護林員們,為此,劉俊錢馬上把情況匯報給了縣林業(yè)局,在專業(yè)人士的指導(dǎo)下,鼠害最終得到控制。
????“37年一晃而過,看著沙壩中一點一點立起來的樹木,我覺得我的努力沒有白費,很欣慰、很滿足?!睍r光把年輪刻進樹里,也把皺紋寫在了劉俊錢的臉上,“現(xiàn)在樹多了,草密了,林子里的野兔都滿地跑了,沙丘止住了,給子孫后代有個交代了。眼看著我也到了退休的年紀,希望接過我們護綠接力棒的人,將生活的環(huán)境搞得越來越好!”
????明天,又是新的一天,劉俊錢干著日復(fù)一日的工作,向著他的目標前進著,在無垠的綠色白二爺沙壩中最終會留下他的印記。(黃涵琦 劉軍 梁婧姝)
1.內(nèi)蒙古社區(qū)報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(zhuǎn)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內(nèi)蒙古社區(qū)報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內(nèi)蒙古社區(qū)報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內(nèi)蒙古社區(qū)報或?qū)⒆肪控熑危?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(jīng)內(nèi)蒙古社區(qū)報編輯修改或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