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乘風破浪”到腳踩油門,“漁舟唱晚”的好生活,讓城里人都羨慕了……社會
黃河大橋變了幾次,郝金團都有目睹。如同巨河灘村的變遷,都印在她的眸中一樣。
對于沿河而居的村民而言,黃河是一個永遠的話題。
“黃河與鄉(xiāng)村緊緊挨著,就像嘴唇與牙齒?!?5歲的郝金團見到記者來采訪,樸實又直爽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?!鞍ぶS河意味著就有黃河水,逐漸地,黃河水養(yǎng)魚這門行當開始在村里興起。”
巨河灘新村一排排整齊的小院
備下晚餐后,郝金團拎起了角落里的一個飼料桶,朝著院子對面的魚塘走去。
飼料投射機一起一落,魚塘里等待已久的鯉魚、草魚歡快地跳躍、撲食,為這個村莊的傍晚增添了不少活力。
背靠黃河的致富路
2011年11月,學會了種魚養(yǎng)殖技術的郝金團和二兒子開始籌劃著承包魚塘養(yǎng)魚。
買魚苗、買飼料、安裝設備,幾個月之后,占地20多畝的3個魚塘逐漸成形了。
從剛開始的幾十條種魚,到如今每年7000斤左右的產(chǎn)出。郝金團也沒想到養(yǎng)魚逐漸已成為了家里的主要收入來源。衣食住行也因此得到了可靠保證。
養(yǎng)魚的空檔里,她還養(yǎng)了烏雞和非洲雁。聽著院子里傳來的打鳴聲,郝金團覺得自己的生活踏實而有奔頭。
從“乘風破浪”到腳踩油門
郝金團的鄰居是李海清。
李海清還有另外一個身份,就是巨河灘村的副村長。全村300余戶村民的日常生活、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,都是他為之努力的方向。
20年前,村民們主要種植玉米、黍子、土豆等。而今,三分之二的村民發(fā)展養(yǎng)魚業(yè),全村魚塘占地6000多畝。
李海清說,多年前,村里通過水泵將黃河水引入魚塘。后來政府與村里共同合資在村子里成立了魚種站,引進了魚苗新品種,村民開始逐漸發(fā)展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業(yè)。
后來村與村之間柏油馬路貫穿、道路干凈整潔。甚至還建起了跨黃河大橋。
李海清回憶,以前的巨河灘村就像一座孤島。村子里的商店少貨品也少,外出購物只能去黃河對岸的呼和浩特托克托縣。
“我們村距離托克托縣只有大約4公里。但是由于中間隔著一條黃河,村民出行只能乘小船。當時的小船最多能坐7個人,趕上下雨風大浪大的時候,船在河水里上下起伏,十分危險。”李海清回憶,幾十年前在黃河里“乘風破浪”的身影就好像發(fā)生在昨天。
后來,在2004年,兩地之間修起了一座手扶橋。
出行的人們每每過橋時都需全神貫注抓緊繩索。河面風大時,整個橋體都隨著風來回搖晃。過橋時精神高度緊張,不能有一絲放松。
郗建國
6年之后,可供車輛通行的巨河灘黃河大橋建成,這一次的變遷在郝金團的腦海里印象最為深刻。
隨之而來的,是家家戶戶有了小汽車,去黃河對岸從“乘風破浪”變成了“腳踩油門”。“現(xiàn)在基本實現(xiàn)了想去哪,就去哪?!逼つw黝黑的郝金團笑著說。
新村里的新憧憬
2015年,郝金團和二兒子把家里的土房子翻修了,還添置了很多城里人流行的家用電器。家門前的土路也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。
其他住在這里幾十年的村民也想不到,曾經(jīng)遇到大雨就漏的泥土房有一天會被寬敞明亮的新房代替。抽油煙機、空調等曾經(jīng)帶著“大城市”標簽的家用電器,如今也成了家里的“標配”。
這一切變化,讓郝金團不得不感慨社會的發(fā)展給百姓帶來的福祉。
在郝金團房子的幾公里外,是郗建國的新居。
郗建國此前一直在城里上班、生活。退休后,他選擇了回到農(nóng)村。
郗建國回憶說,2016年之前,他們在村里是土坯房。經(jīng)過歲月的流逝,房子搖搖欲墜。
“一到下雨天就會漏雨的房頂都不知道修了多少回了,后來只能用木樁支撐,生怕坍塌?!臂▏f,后來的危房改造政策把這一切都改變了。
每次回農(nóng)村老家都能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,這使得郗建國最終決定退休后回到這里生活。
如今推開郗建國家的大門,整潔的獨立小院,被郁郁蔥蔥的松樹和菜地包圍著,郗建國的妻子正在院子里采摘新鮮的豆角。
與他一樣搬進新村里的村民還有100多戶。現(xiàn)在除了種植玉米之外,村民都在自家小院及門前種起了各種各樣的綠色蔬菜。
“我們還在小院里放置了燒烤的設備,周末的時候,我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給他們燉黃河魚、吃烤串,小酌幾杯。還能采摘新鮮的果蔬?!臂▏锌F(xiàn)在他過著的田園生活,正是很多城里人向往和追求的。
政策和勤勞結出的果實
李海清覺得,這些年,村民的幸福來源于思想覺悟和生活質量的“雙提高”,村干部的工作方式相比之前也有了改變,變得更貼近百姓,想著辦法帶動村民繼續(xù)致富。
夕陽下的巨河灘村美麗寧靜
李海清說,現(xiàn)在的生活與之前相比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這與國家的政策和村民的勤勞努力分不開。
未來,李海清還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,多引進生態(tài)發(fā)展項目,讓村民的錢袋子再鼓一些,帶領大家共同奔小康。
1.內蒙古社區(qū)報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內蒙古社區(qū)報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內蒙古社區(qū)報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內蒙古社區(qū)報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(jīng)內蒙古社區(qū)報編輯修改或補充。